進口廢紙仍將逐步縮減,2020年外廢零進口目標已明確
固廢進口禁令下,外廢或面臨零進口監管,對外廢進口數量和質量的限制力度都將達到歷史空前水平,這將直接影響我國造紙行業的發展。廢紙進口量將從2017年的2572萬噸下降至極低的水平,甚至為0。截至2018年7月我國廢紙進口僅853萬噸,同比下滑了49.8%。未來的進口額度仍將逐步縮減。
與此同時,我國對于外廢的質量要求也將不斷提高。在外廢含雜率0.5%政策疊加美廢100%開箱&掏箱,外廢退運風險大幅提升。年初起海關總署的統一部署組織開展打擊固體廢物的“藍天2018”聯合專項行動,嚴查各類貨運渠道藏匿、偽報、假借和倒賣他人許可證等方式走私固體廢物犯罪活動,同時嚴密封堵海上偷運固體廢物走私等行徑,堅決將各類固體廢物堵截在國門之外。目前該行動取得了積極成效,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監測數據顯示,2018年以來發生了多起美廢退運事件,規模總計超過6000噸。
其中,9月6日,杭州海關隸屬湖州海關依法對一批超標廢紙實施退運,80個標箱共計900余噸超標廢紙從浙江湖州口岸裝船離境,退回出口國美國。這是近一個月來杭州海關退運的第14批廢紙,14批廢紙總重近3200噸。經相關部門檢測,這些廢紙夾帶物超標,不符合國家固體廢物環境保護控制標準。
在我國,造紙中使用廢紙中進口廢紙所占的比重較高,進口廢紙數量的變化對于國內造紙市場的影響較大。造紙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,2017年我國紙漿消耗中,國產紙漿消耗占比為79.0%,而廢紙漿消耗占比達到了21.0%,處于較高水平。
隨著嚴苛的外廢進口標準實施,進口廢紙量不斷萎縮,國內原材料將會進一步供應不足,國內廢紙缺口也會進一步擴大。國廢替代性需求上升,推動國廢價格應聲上漲。而固廢和木漿等原材料價格的上升,也進一步促動了紙價的上漲。
據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廢紙分會統計,2017年1月以來我國廢紙價格整體上揚,尤其是在2017年10月份達到了歷史新高1858.91,雖有有所下滑,而2018年以來我國廢紙價格繼續保持上揚,5月28日,廢紙價格達到1840.63,處于較高水平。2018年9月18日我國廢紙價格指數為1721.42。受外廢進口數量和質量限制影響,廢紙市場供給不足將助推廢紙價格持續上揚。廢紙進口限制對于國內廢紙價格的影響仍將持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