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管高位悄然出貨 鈦白粉概念股過山車行情脫軌
鈦白粉學名為二氧化鈦( Titanium Dioxide),從鈦精礦中提煉出來;目前被認為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一種白色顏料,廣泛應用于涂料、塑料、造紙、印刷油墨、化纖、橡膠、化妝品等工業。
鈦白粉生產方法主要有硫酸法和氯化法。目前國內鈦白粉基本都采用硫酸法生產工藝,氯化法由于所要求的技術壁壘較高,因此氯化法產品僅占全國鈦白粉總量的1.5%。
從全球來看,用于提取鈦白粉的鈦資源儲量最豐富的是中國,約占全球儲存量的30%,但是我國鈦資源擁有大量不被國際上看好釩鈦磁鐵礦,主要儲地是四川的攀枝花、西昌地區和河北承德。這類礦物如直接作為鈦原料開采,采選的技術難度很大,另一特點是其中雜質成分多,主要是有色金屬元素和高鈣、鎂含量,通過常規采選方法很難分離除盡,這樣的礦也不適合于生產氯化法鈦白所需的高品位鈦渣。
因此,我國鈦資源的整體情況是儲藏量多,但可利用的并不多,相當部份還需要進口。
鈦白粉供不應求
去年,眾多鈦原料供應國出于保護自身礦產資源的目的,紛紛出臺限制出口的政策措施,越南于2010年年底將鈦礦稅率提高至11%,并采取配額管理制。中國進口越南鈦礦從2010年的800元/噸到2011年初的1400元/噸,再到當前的3200元/噸左右,升幅近300%。
另外,由于硫酸法提煉鈦白粉有一定的環境污染問題,出于環保的目的,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3月頒布并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的 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》 中制定了鼓勵 “單線產能3萬噸/年及以上、并以二氧化鈦含量不小于90%的富鈦料為原料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”,限制“新建硫酸法鈦白粉” 的產業政策。 另一方面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后,國內一大批鈦白粉生產企業淘汰。
原材料的鈦精礦進口受限,鈦白粉生產企業準入門檻提高,08年又倒閉了一大批生產企業,最后在2010年中國經濟的增長帶動下鈦白粉需求回升時,市場的供應已嚴重不足。因此出現了鈦白粉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結果。據資料顯示,金紅石鈦白粉的平均售價從2010年8月的14000/噸上漲到2011年7月的最高價23500/噸,上漲幅度為67%;隨后產品價格回落至目前的21500/噸左右。
新增鈦礦資源需時較長,短期內難迅速提升供應。根據某研究報告顯示,鈦礦資源的開采工程建設一般需要3年左右投產。在鈦白粉生產企業產能擴建一般也需要3至5年時間以建設新的工廠。因此一些研究機構認為,鈦白粉的新增產能并不能迅速滿足市場增長的需求,在未來一段日子鈦精礦和鈦白粉的產品價格仍會繼續上漲。
一些公司并未明顯受益 市場表現各異
受到鈦精礦和鈦白粉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,市場預期鈦白粉生產企業今年業績將有大幅提升,一些相關企業在今年股價也逆勢大幅上揚,事實上是否全行業受益呢?分析一下幾只有代表意義的公司。
ST鈦白(002145)
公司是國內最早引進硫酸法鈦白粉生產技術的企業,由于地處甘肅戈壁腹地,原材料及產成品的運輸半徑長,高額運輸費用使得公司營業成本和銷售費用遠高于行業正常水平,產品不具有市場競爭力,2007年上市以來主營業務連年虧損。生產線常出現系統故障,需要停產維修。
2011年中報顯示,在鈦白粉價格暴漲下,公司中期業績仍然虧損1500萬,但股價卻在2011年上漲接近110%。
ST新材(600299)
鈦白粉生產線地處廣西百色市?,F有1.5萬噸/年和1.2萬噸/年銳鈦型鈦白粉生產裝臵各一套。2010年產量3.38萬噸。其中1.2萬噸為銳鈦型鈦白粉,現在計劃擴建產能,預計將會形成6.7萬噸的鈦白粉產能,到時產品結構將得到改善。
ST新材經營鈦白粉的同時也兼營多種化工材料,雖然公司中報業績同比大幅增長近380%至1.32億元,但是經營現金流卻僅有1000萬,似乎經營方面也不如外界所猜想的樂觀。在2011年ST新材的股價下跌近25%。
佰利聯(002601)
公司專業從事鈦白粉、鋯制品和硫酸鋁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。公司鈦白粉產量10.2萬噸,產量排全國前三位,并且出口量連續三年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。國內市場占有率為6.93%。
公司第三季度預增報告預計,2011年1-9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為183%-223%。業績變動的原因在于,公司主導產品金紅石型鈦白粉產銷量增加,銷售價格上漲,銷售毛利率提高。股價于2011年7月上市至今下跌了約10%。
安納達(002136)
公司是目前安徽省******的鈦白粉生產企業,銳鈦型鈦白粉產量居全國前列。由于硫酸是用硫酸法生產鈦白粉的主要原材料,而公司所處的銅陵地區是我國最主要的硫酸產地,年產量在250 萬噸左右。因此,硫酸供應有保障,而且銅陵地區的硫酸價格處于國內最低水平,硫酸的成本具有明顯優勢。同樣受到鈦白粉價格上漲的影響,2011年中期業績同比增長200%至3900萬;受到業績預期造好的原因,2011年股價也上漲接近150%。
攀鋼釩鈦(000629)
國內鈦精礦企業較少,特別是純粹的鈦礦企業沒有。攀鋼釩鈦是A股市場僅有的一家上市鈦礦企業,以開采鐵礦為主,2010年鈦礦產量折算為55.32萬噸。鈦礦所占營收比例僅為2.9%。因此這家礦業公司的股價并不受此輪“鈦白粉”的行情影響,今年股價下跌20%。
高管高位出貨、產品價格回落、股價離奇暴跌
在今年8月,安納達股價頻屢創新高時,公司的一眾高管卻開始悄悄賣貨。深交所資料顯示,在8月19日至8月29日期間,安納達的幾位高管共出售了近10萬股的個人持股,成交均價在35元左右。這無疑給熾熱的市場淋了一盤冷水和發出一個警號,是否股價已炒得過高了?
記者查閱行業資料發現,金紅石鈦白粉的平均售價從2011年7月的最高價23500/噸,格回落至目前9月的21500/噸左右,跌幅約8.5%。由于鈦白粉的價格走勢跟鈦白粉企業的業績是正相關的,若此時鈦白粉產品價格回落,那被熱炒完、目前估值偏高的一眾上市公司股價就有非常大的風險,也很有可能鈦白粉行情就此結束。
更讓人覺得離奇的是,在9月27日,上證指數(1.006,2400.6902,-)經歷前一天的狂跌后小幅回升0.9%;而鈦白粉概念股在沒有任何公告消息出現的情況下,全數慘跌;28日、29日大盤續跌,一眾鈦白粉股則一路“追尾”,繼續重創。29日收盤ST鈦白跌5.01%,ST新材跌3.21%,攀鋼釩鈦跌6.43%,佰利聯跌6.21%,安納達-9.99%跌停。
這種離奇而迅猛的跌勢,往往是信息靈敏、察覺到利空消息的持股人急于出貨而造成的。至于事情的真相不得而知,但相信往后自然會水落石出的。這一輪鈦白粉行情或已接近尾聲?
《投資快報》發自廣州
(責任編輯:羅捷司)